第71章将计就计
闻北哲三人等着裴秋生作答。
他们认为裴秋生之所以能回答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应当是由于裴秋生特意为今日的元宵诗会做了准备,毕竟这首诗十分贴合元宵节,他提前背了也不稀奇。
如今有关于‘月’和‘灯’的常见诗词都快被大家说完了,以裴秋生的诗词储备,这回一定答不上来。
看他那错愕的神色就知道,待会儿他肯定要丢人了。
其实裴秋生不过是识破了他们的把戏,惊讶于他们敢这样明目张胆而已。
他只愣了一瞬,便气定神闲地回答道:“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取自宋代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裴秋生早在高中的时候便熟读唐诗宋词三百首,最近半个月又抽时间复习了一些,以他的记性,这样简单的游玩方式根本难不倒他。
当初他选择学理不学文,也多少有些要将喜欢的东西变得更纯粹些的想法在里面。因而他虽然是理科生,但对书法文墨、诗词歌赋的喜爱还在,功底更是没有丢。
“好啊,闻大公子又过一关,”赵太傅带着三分欣赏的笑意道。
其实,在场的座客中除了谢云昭,其他人基本都认为裴秋生这次会回答不上来,甚至包括之前就认识他的温慕言和赵莹。
毕竟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裴秋生在外流落了那么多年,上学时间又短,能将四书读一遍便已经不错了。
因而他能答上来,便不禁引起了众人一两分的注意,心中想着这镇国公找回来的世子身上的学问似乎也没传闻中那么差?
“这......他怎么还能答上来?”闻北坤压着声音问一旁的闻北城道。
闻北城看着坐在裴秋生身侧的谢云昭道:“或许,是谢大公子趁大家传花的间隙给他递了纸条让他现背?”
闻北坤也觉得有这个可能,“那我们盯紧些,若是他们真有什么小动作被我们揪了出来,一定能让闻北轩声名扫地。”
“嗯,作弊被抓可比答不上来更丢脸,”闻北城兴奋道。
闻北坤和闻北城同样是闻渊的庶子,他们的亲生娘亲都是官府中人家的小姐,因而两人身份上并无谁贵谁贱之分。从前裴秋生没回来的时候,他们是竞争世子之位的对手,总是处于明争暗斗之中,关系一直不怎么融洽。
但如今裴秋生回来了,他俩便成为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寻常恨不得离对方十米远的两人,在今日的诗会上却并排坐在了一起,不可谓不稀奇。
闻北哲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他就不信,裴秋生回答了一次、两次,还能有三次、四次不成?
于是,他接着暗示对面的几人,那几人得了授意便接着尽量将红花传给裴秋生。由于击鼓传花的过程中本就时不时也会有一些嬉笑逗弄的场面,因而众人对于这花传得时快时慢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
只是裴秋生在接下来的五轮里面有两轮接到了红花,便觉得他多少有些运气不太好。
本以为他要吃酒了,却听他神色自若地回答着:
“夜深谁见凭栏处,天作长编月作灯。取自宋代项安世《赋李季章大著书楼》。”
“人行窗外云无脚,月起林间灯映纱。取自宋代许月卿《浴罢》。”
而在他前后回答的三人,已有两人开始喝酒了。
“闻大公子还是有两下子的,”在场已经有人开始夸赞他道。
“是啊,都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的这些诗词,若不是诗出有名,我都要怀疑他是自己作的了,”边上的一人也接过话茬道。
闻北坤和闻北城全程瞪大眼睛,不管花在那里,他们的视线都在裴秋生和谢云昭两人之间来回打转,愣是什么猫腻都没发现。
他们不禁有些纳闷,难道还真是裴秋生自己答的?
闻北哲见到将花传给裴秋生不仅没能让他丢人,反而还教他当众露了脸,直觉气不打一处来。
正当他心中正不痛快的时候,又见到不远处台上的闻渊看向裴秋生的眼神除了欣赏外还带了两分自豪,顿时更是如鲠在喉。
他根本就没料到裴秋生在诗词这一块原来是下了些功夫的,至少是背了很多。
如今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他赶紧示意对面的几人不要再将花传给裴秋生了,免得让他继续出风头。
可对面的人像是看不懂他的眼神似的,见到他摇头以为是“不要放过闻北轩”,见到他点头以为是“对,就是这样传”,见他急得眨巴眼睛以为是让他们做得隐蔽些。
总之,完全没能理解他的意思。
闻北哲一脸绝望。
而裴秋生则是看破不戳破,红花传到他手上的时候,一连十余次,他出口便能成诗,也能准确回答出来作诗作词之人。
他腹中诗词之丰富繁多,直接将在场的几十个众人惊呆了。
他怎么会这么多首?
难道他是把旁人拿来背四书五经的精力都拿去背诗词了吗?
连见多识广、鲜少夸赞他人的赵太傅都忍不住笑着夸赞道:“哈哈哈哈,闻大公子真是学识渊博啊。”
且裴秋生作答时,声音如清泉在山间流淌,纯净又清亮,带着沁人心脾富于情感的韵律,令人陶醉,众人都觉得听他吟诗诵词真是一种享受。
众人纷纷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最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