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早小说>历史军事>在古代种田养夫子> 第44章 织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织布(1 / 2)

第44章织布

天正是炎热的时候,也只有在早上这会儿,天井里的两棵石榴树才精精神神的,半个拳头大的、绿油油的小石榴也没了正午时分蔫头耷脑的模样。

宋清站在窗户外往里面看。

这个位置正对着几个小萝卜头的后面,往日沈之洲站在前面立刻就能看见,这会儿因着他正在r/>

沈之洲脸上稚气未脱,平时又是个笑模样,当着小孩儿的面便故意板着小脸,端着严师的气派。实际上每日晚上回去了,老喜欢在宋清屁股后面跟进跟出,张口闭口就是几个小不点。

也是稀奇了,别的夫子看学生鬼画符一样的字,没有不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沈之洲偏偏不一样,讲起那些缺胳膊少腿儿、像是毛毛虫一样的大字,恨不得笑得前仰后合。

转回身,一眼瞧见窗户外面的宋清,沈之洲肃着的小脸立刻扬起一个高兴的笑容,没惊动低着头习字的小布丁们,走到窗户前望着宋清。

沈之洲弯弯的眼睛像是带起一阵风,轻飘飘吹过宋清的心湖,害得人嘴角也泛起涟漪。

“你把大字落在家里了。”宋清递过去一沓纸,最上面一张赫然躺着几个奇形怪状的大字。

沈之洲接过大字,弯弯的杏眼一瞬不瞬地看着宋清,倒映出宋清的样子,眼波流转间暴露了主人的灵动与期待。

“给你做了几个南瓜饼。”果然宋清又递过去一个食盒,嘴上还不忘叮嘱道:“少吃点,中午我过来给你做饭。”

衙门有请厨娘在西花厅给学生做饭,不过沈之洲嘴被养刁了,加上近几日他还有些苦夏,在衙门吃饭胃口就不算好,往往晚上回去的时候活像饿了三天似的,恨不得连第二天的午饭一起吃了才好。

“好呀!”沈之洲笑成了星星眼,凑过去香了一口。

回头看见几个小脑袋瓜都没转过来,正埋着头画大字,便把手上的大字往胳膊下一夹,趁食盒放在窗棂上,还有宋清扶着,率先揭开盖子捏一个南瓜饼放在嘴里。

宋清也惯着他,一只手稳稳扶着食盒,另一只手伸过去理理沈之洲领子上的褶皱。等人像只小松鼠一样吃完饼,他才离开去忙别的。

把食盒提到讲桌上放好,沈之洲见没人发现两个夫子隔着窗户嘀嘀咕咕好一阵,清清嗓子又恢复了为人师表的端庄仪态。

等小萝卜头们扬起同样严肃的小脸,沈之洲才施施然开口道:“方才宋夫子送了好吃的过来。昨日小豆子字写得最好,我看看今日是谁。”

听了沈夫子的话,慎之又慎地习字。怪不得今日小豆子得了个最大的西红柿!

沈之洲又背着手下去巡视一圈,仗着没人看得见,自己偷偷摸摸露出隐秘的笑。他从来不知道怎么有人能把字写得貌不合、神也离的,想起几个月前宋清还说他字不好看,现在看来也没有宋清说的那么夸张嘛!

离开衙门,宋清径直去了北城一家纺织作坊。

现在的纺织作坊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小、产量低、速度慢。但是人家有纺线织布的手艺,连自己家女孩和小哥儿也不传,只传给生了孩子的儿媳。这也是绸缎布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宋清能去一家作坊考察学习,还是多亏了东城黄家牵线搭桥。黄家是做绸缎生意的,每月都会收购县里大多数作坊的布料,因此倒是多一些门路。

到纺织作坊的时候,黄家的一个管事已经等在门口了。

两人也没多寒暄,打了声招呼就一同进去了。

一进门,天井里忙忙碌碌的场景一览无遗。跟一般人家比起来,显然作坊的天井占地面积大得多,满满当当没有一处空闲地方。

年轻汉子带着半大孩子,将从农户那里收来的苎麻一捆捆搬出库房;还没出嫁的姑娘小哥儿手脚麻利地把麻搓成线,一缕缕卷起来,送给一边的中年汉子撚纱上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织布在屋子里进行。两人没在天井里多加停留,一个小孩儿就过来领着去屋里了。

因着提前交涉好了,见黄家管事带着人进来,里面的老妪和几个妇人也没有耽搁,直接让出一台纺线机,从头开始一步步教宋清纺线织布。

一开始宋清还算手到擒来,等到上了织布机,脑子里的思路也跟着一根根麻线缠起来了,没多久就成了一团乱麻。

教宋清的老妪眼睁睁看着宋清一步步走上歧途,几次欲言又止、止言又欲。要不是年纪大、经历得多,性子也温和了不少,恐怕早已经像教儿媳一样骂起来了,非要把他骂开窍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最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