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早小说>都市言情>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第1231章 湖广大地风云荡(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1章 湖广大地风云荡(下)(2 / 2)

吴三桂点头,命金吾后将军吴应麒领军二万绕道溆浦后方的红旗洞断敌后路,自率八万吴军主力和一万降军迎战屯齐。

这一仗打得格外激烈!刚开战,充作吴军先锋的降将崔世禄便中箭而亡。崔世禄初降吴军,急于立功立足,冲杀得格外起劲,结果中了流矢。部下失去指挥,顿时慌张起来。清前锋统领穆占见状趁势掩杀,杀散吴军第一阵。位于第二阵的马宝毫不退缩,率军发起反冲锋,部将、亲军骠骑前将军李如碧抡起大刀左右砍杀,连斩副都统富森在内的十余名清军将领。屯齐次子、都统富尔泰见其凶猛,指挥部下铳手集中放铳,将这员虎将射成了血筛子。

见马宝不能胜,吴三桂又先后派出第三阵金吾前将军吴国贵、第四阵金吾左将军胡国柱、第五阵亲军铁骑左翼将军高得捷、第六阵亲军骁骑右将军王会、第七阵总兵王绪等部;屯齐也先后派辅国公温齐、都统宜里布、总兵吴子圣、王道亨、冯铎诸部迎战。连续大战五日,不分胜负。

至第六日,屯齐得到消息,吴军金吾后将军吴应麒绕道宝庆府攻下了红旗洞、斩杀守将孟一茂,不由得大惊失色。如今腹背受敌、粮道断绝,该如何是好

“两军相逢勇者胜,儿愿领军监视吴应麟,请阿玛集中全力与吴军拼死一搏”,长子辅国公温齐建议。

屯齐点了点头,命温齐领军一万监视吴应麟,自领主力与吴军决战。不料老奸巨猾的吴三桂居然改攻为守,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在吴军坚固的工事面前,清军伤亡惨重,前锋统领穆占、总兵吴子圣、冯铎接连阵亡,却始终攻不破敌人的营寨。屯齐还要继续拼命,又传噩耗:吴应麒率领的吴军向自己的侧后发起进攻,长子辅国公温齐战殁。

听说儿子战死了,屯齐目瞪口呆,一夜无眠后,召集众将曰:“如今已至绝境,我意已决,向吴三桂请降”。

“王爷,您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怎能做阶下之囚不如拼死一搏,死也死得壮烈!”听说要投降,都统宜里布激动得不能自已。

屯齐长叹了口气,走到宜里布面前,温和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我都是百战余生的将军,应该知道仗打到这个份上已无回天之力,再打下去不过是让将士们徒死,还是给满洲留点人种吧”。

“王爷”宜里布痛哭流涕。

——

“大清国庆阳郡王屯齐谨致书平西王殿下:既会猎于溆浦,心怀往事,不胜唏嘘。昔年殿下独守山海,以我国之全盛尚不能进,今兵败运绝,唯束手听命而已。恭惟殿下思世宗之恩,不求见哀而赦己,惟冀赦部下之罪。呜呼!减世之杀戮,至仁也;存人之血祀,至义也。仁义俱全,中天而立也!既进降表,伏望殿下怜之!”

看到屯齐写的这封降书,即便铁石心肠如吴三桂,亦不由恻然,同情之心顿生。想当年自己也曾做过清臣,与屯齐也算有过同殿称臣之谊。如今老朋友来信,不求饶恕他自己,只求放过他的部下,这要求怎么说都不过分。再者说,屯齐手下的兵将还是颇能战的,若收归己用,必能让自己实力大增。

想到这里,吴三桂决定大度一把。下令宽恕屯齐的一切罪责,封其为宜良王,命屯齐、富尔泰父子,都统宜里布等人前往宜良居住。宜良这地方在昆明附近,说是封王,其实是将屯齐等人迁往云南监视看管。接着便接管屯齐的败军,得降军四万余,一时间声势大震。

连庆阳郡王都降了吴三桂,剩余的湖广清军将领再不敢战,纷纷递上降表,长沙总兵刘之纲、祁阳总兵刘文进、荆州总兵郑六维、副将杜冲等争先恐后地成了吴三桂麾下。

得意洋洋的平西王爷率大军进入长沙,仿佛是长生天觉得给他的好运气太多,很快又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驻守辰州府治沅陵的清湖广提督桑格向卫国投降了,还献出了沅陵和军事要地辰龙关。桑格之所以降卫是因为瞧不起吴三桂,宁可向同为胡虏的伊克明安氏投降也不愿向三姓家奴吴三桂投降。秦王绰思吉抓住机会,派总兵张玮领兵八千进入沅陵与桑格合兵。

此时的吴三桂得到了南方半壁江山后已经心满意足,寻思着派使臣去北京与卫国谈判,希望能谈成个南北朝局面,因而并不想触怒卫军,只命部下在麻阳、辰溪、溆浦一线布防。

紧接着,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不,为了给劳苦功高的将士们一个交待,这位平西王爷在长沙登基为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又洋洋得意地改长沙为定天府,封赏百官,制作新历,匆匆搭起芦舍几百间充作朝房,崭新的吴周帝国便诞生了。

自以为打着驱逐鞑虏的名义便能获得天下汉人支持的吴三桂小看了朱明皇室的“正统”地位,见其居然自己登基称帝,各地忠于大明的义军和百姓皆视其为篡逆,再不愿与其合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最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