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清源茶楼
只见两盏精致的六角灯分别静静地立于少年双手之中。
一屋子里的人都被这灯笼惊艳住了。
两盏灯笼都精美得找不到半点瑕疵。它们的框架皆为深褐色细木制成,散发着若有似无的清香。花灯表面覆盖着淡黄色的半透明灯罩,古朴典雅。
姜月介绍道:“这灯笼的框架乃使用紫檀木所制,清香幽远,灯罩所用纸张乃是我手制的油纸,清透明亮。”
少年将两盏灯轻放在桌面上,而后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折子将两盏灯中的烛火点亮。
六角灯的六个面上,分别绘着六幅不同的精美画作。在烛光的照映下,熠熠生辉。
封璟身边的郑掌柜眼前一亮道:“这……这灯笼真好看,也很适合我们茶楼。”
封璟起身绕着桌子欣赏起灯来。
只见其中一盏灯笼的灯罩上画着六种不同的花卉,分别是梅、莲、棠、兰、菊、茶。
作画者并不追求极致的真,而是将每一笔都画得清浅平淡,似乎只是简单地勾勒出几种花的神韵便点到而止。可最终呈现的效果不仅不显得寡淡,反而如同女子不描而黛的远山眉一般,别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清雅幽远风味。
烛光从这半透明的淡黄色灯罩中透出,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线,如同月光静静地从中流淌出来,轻轻地笼罩在这些美丽淡雅的花瓣上。
而另一盏灯笼上的画,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只见灯罩上有着极具有故事感、栩栩如生的六幅小画,每一幅都是浓墨重彩、力透纸背、尽情挥洒,每一笔都流露出作画者对其浓烈的情感和非凡的才华。
且每幅画的右上角都提着字,那字迹格外俊秀飘逸。
封璟觉得,这盏灯无论放在哪里,无论是放在白天或是黑夜,只要摆在那里,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成为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
并且,封璟一见到这盏灯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待看清小画上所提的字,顿时眼前一亮,惊讶道:“这盏灯上画的莫不是刚才那几本话本上的故事?”
姜月笑道,“正是。”
封璟顿时很是心动,“请问姜姑娘,这两盏灯笼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姜月轻笑道:“均是五十两一盏,不知封公子意下如何?”
“成交,”封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
“不过订几盏画着花的灯和几盏画着故事的灯我还要想想。”
姜月带来的少年顿时喜上眉梢,看来这个月五两银子的月银有戏了。
封璟边上的郑掌柜意外地擡了一下头,虽然这灯笼做得的确不错,但五十两一盏也不便宜,他家主子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不还价的吗?
于是他开口提醒道,“主子,这价钱要不要……”
姜月听出了郑掌柜的话外之音,连忙打断他道:“封公子真是爽快人,一点儿都没跟我还价,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封璟笑着举起茶同姜月饮了一盏,他看了一眼郑掌柜,暗示他稍安勿躁,而后语气平和同道:“姜姑娘送我的话本子哪怕我花再多的银子也未必能寻来,为表谢意,这价我也不该还。不过,我还有两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姜姑娘。”
“封公子请问,”姜月道。
封璟问道,“这第一个问题是,何为油纸?”
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过有人在油纸上作画的。
不过用在灯笼上,确实让灯笼的烛光通透了许多,透过烛光看灯罩上的画感觉也有所不同。
因此他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姜月轻笑了一下,道:“其实很简单,将纸过一遍桐油,得到的便是半透明的油纸。它的优点是能够很好的防水,色泽清透,用在灯笼上则极为美观。”
姜月在这之前为了达到油纸的效果,还经过了许多次失败的尝试。
因为她以前在现代都是直接买油纸的,所以她还没有自己动手做过。
但为了能体现这次灯笼的新意,她不得不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毕竟动态的灯笼其实不太适合画在品茶的雅间,容易扰了品茶之人的清净。
而静态的灯笼又过于普通,她能做,别人也能做,最多不过在画艺上略胜一筹。但她自栩不是什么大画家,所画的东西立意也没多么高远,这样的灯笼想要在酒楼茶楼卖出个好价钱并不容易。
于是她便想办法给她的灯笼再增加一些亮点,这才想到了使用紫檀木和采用油纸这两个主意。
最开始的时候,她好不容易画好的画会在过桐油时,变得模糊不清。
后来,她经过反复尝试,发现将作画颜料都混过桐油,这样便能防晕染,在纸面着色更好。待画好后再整体过一遍桐油,便达到了如今这样浑然一体的效果。
而且,油纸做灯笼最大的一个风险便是易燃,为此她还在灯罩的内层又做了个不起眼的小灯罩,确保火星子不会随便飞到油纸上去。
可谓是费心费力。
姜月同封璟说了一遍制作油纸画的全过程,其中并没有刻意提到这灯笼是她本人所做。
最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