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出关之前,李长安向燕赦讨了把北雍刀。
原本老将军打算给她那把陪伴自己征战了多年的老伙计,可李长安不仅不要,还说什么在燕字军里有个借刀如借妻的说法,这刀若是借了,传出去不像话。
最后燕赦气不过,丢给她一把替换下来的五代雍刀,李长安倒也没挑毛病,当场就挂上了。只不过有严重磨痕又略显寒酸的旧刀,委实有些配不上那一袭风流倜傥的青衫,怎么看都有些不伦不类。
不过李长安本就不是什么讲究人,就连那件本朝独一无二的紫金蟒袍也被她换下后,随意在都督府找了间偏房就丢那吃灰去了。
不拘小节,约莫是所有成大事者的通病,但在大事上又事无巨细,这点上,燕赦自认拍马不及,否则也不会这般放心李长安领着一万人马就去跟二十万呼延大军叫板。
两军阵前,谁的官秩最高谁先往前冲,这是燕字军的铁规,如现下这般大将军坐镇督战,而王爷亲身上阵的情形,可谓史无前例。只不过更早之前,北雍也没有封疆藩王。如今有了,便要领兵冲在最前线,倒也符合北雍的一贯作风。
只是以往习惯了风里来雨里去的老将军,忽然一下退居幕后,多少有些不适应。最煎熬的莫过于每日等着前线送回军情的时候,燕赦虽然嘴上不担心,还说燕家儿女自当马革裹尸为国尽忠,但每回听闻有消息,尤其是与流沙城有关时,神情都分外紧张。
今日一早,北凉道那边送来消息,一万流民在三营剩余的一千七百多人马的护送下,已安然抵达瓮城,途中未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变故。
燕赦毫不犹豫,当即派遣四王将之一的曹十兵,亲自去北凉道接人。
流沙城那头的战事算是尘埃落定,而分兵另一路,由李长安率领的两营人马却迟迟没有消息。
在北边战事以八百里加急传至长安城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彼时李长安正坐在冲河边,悠哉磨刀。
被燕赦钦点,陪同李长安出关的两位老将,就站在她身后互相大眼瞪小眼,都搞不懂这位王爷究竟要做什么,每日就这么与对面隔着数里路的呼延军遥遥对望。
望个啥?望情郎?
昨日倒是有个貌美女子跑来河边,隔着几丈远的距离就开始破口大骂,叉着腰挥着马鞭,骂的那叫一个气势汹汹,只不过说的是北契语,两个老将只依稀听懂了几个字眼,好似是什么“王八蛋”“偷袭““卑鄙小人”“走着瞧”,最后那句狠话倒是都听明白了,说的是“落到老娘手里,要你好看”。
等那女子骂累了,李长安用地道的北契语回了两个字,“滚蛋。”
一下听懂的两个老将就瞧见那女子气的当场面目狰狞,若不是身边兵卒拦着,怕是卷起袖管就要过河来拼命。
两位老将,一位是曾为燕赦马前卒的赤武营副将隋铁关,一位是游猎手出身的神武营主将赵祐,前者身形魁梧,无论是样貌还是气质都更贴合沙场武将的形象,后者生了一副讨女子喜欢的好样貌,鼻梁上横着一道刀疤,不仅没破相反倒平添了几分男子气概,就是不能张嘴,一开口说出来的话能把死人都气活了。所以,李长安对待那名北契女子的作派,倒是十分对赵祐的胃口,不经意间就对这位王爷心生了几分好感。
先前老将军玩笑般的嘱咐,这二人基本都没放在心上,打仗又不是比武切磋,任你本事通天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夫当关,虽然江湖高手的个人武力毋庸置疑,但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所发挥出来的效用亦是有限。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在用眼神怂恿对方先开口,奈何两人都是从小兵卒爬上位的老狐貍,谁也不上谁的当。
就在此时,一名游猎手远远策马奔来,行至三人跟前,翻身下马,抱拳禀告道:“启禀王爷,属下已打探清楚,敌方数目约莫只有两万人马,而非二十万大军。”
两个老将满目震惊,隋铁关不由追问:“你可看清楚了,别不是呼延老儿使的什么障眼法?”
那名游猎手斩钉截铁道:“属下肯定看清楚了!敢以性命担保!”
二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就听李长安嗤声笑道:“人数相差十倍,这要是能使障眼法,那呼延老儿岂不成了撒豆成兵的神仙,他若有这本事,本王倒是甘愿认输。”
挥退游猎手,赵祐迟疑道:“王爷……莫不是一早便识破了那老儿的诡计?”
李长安站起身,将刀归鞘,挂在腰间,“也没什么识破不识破的,倘若真有二十万大军,他早打过来了,也不会去管咱们身后是否有援军,任何兵法计谋在绝对兵力差异面前都是枉然。”
李长安转身朝二人笑了笑,“除非呼延同宗是个傻子,那莫说二十万大军,再给他一倍的兵力也注定是败局。”
言罢,李长安径直往营地走去,跟在身后的二人面面相觑,感情这是拉着一万人马巡边来了,那阵仗是不是也忒大了点?
脾性更急的隋铁关忍不住问道:“王爷,那接下来怎么办?”
最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