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在山脚下结茅而居的小木屋离最近的村庄不远,大概几里的路程,坐在院子里眺目望去便能瞧见村子里的香火人烟。
年纪约莫四五岁的小丫头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小马褂,坐在小板凳上盯着泥炉上的青瓦药罐,火势小了便拿脚边的蒲扇扇扇风,时不时擡头朝外头望上一眼。
许是这家的主人不愿麻烦,屋外并未砌起黄土院墙,只拿篱笆简单圈了起来。于是隔着老远,小丫头就能瞧见从小路上归来的年轻书生,脸上继而露出一个灿烂笑容。
将一侧下摆压在腰带里,卷起双袖露出小臂,模样委实不太像个柔弱书生的书生背着一大捆柴火走进小院,朝小丫头笑了笑,柔声问道:“柴火够不够?”
小丫头乖巧点了点头,书生卸下柴火堆到院子角落,而后进了里屋,没多会儿,又出来道:“我去生火做饭,你继续看着药。”
小丫头重重点了两下头,似在说,放心包在本姑娘身上。
书生淡然一笑,把袖管又往上卷了几分,往灶房走去,刚走出两步,他回头叮嘱道:“一会儿药煎得了,莫拿手去碰,喊我一声。”
小丫头这回连头都懒得点,侧过脸去偷偷翻了个白眼。
书生不以为意,笑呵呵的进了灶房。
约莫不到半盏茶的功夫,灶房里就传来热火朝天的响动,小丫头伸出小手,开始数数,一个,两个,三个……数到后来,她长叹了口气,先生教书育人还像那么回事,做饭是真的不行啊,家里拢共也就那么些盘子碗,今日怕是都得碎完了,书上说君子远庖厨,不是没有道理的。
小丫头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又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可惜自己还太小,站在板凳上都有些够不着灶台。
泥炉上的青瓦罐烧的砰砰作响,把走神的小丫头惊了一跳,下意识就要伸手揭盖,猛然间记起书生的嘱咐,又缩了回来,而后四下慌乱寻找趁手的麻布。正找着,忽觉一阵清风扑面,瓦罐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小丫头擡头望去,就见一个人站在面前,弯着腰,一手撑着膝,一手揭开了瓦罐的盖子,浓郁的草药味扑鼻而来。
青衫女子面无血色,但脸上的笑容犹如三月春风,看着小丫头的丹凤眸子里满是关切,“烫着没?”
小丫头目光缓缓下移,落在女子的手上,奶声奶气的反问道:“你烫着没?”
女子笑着摇头,摊开手晃了晃,示意自己完好无损。
察觉到外头动静的年轻书生快步赶来,瞧见这一幕,微微愣了一下,没说什么,返身又回了灶房。
小丫头不明所以,扯着脖颈喊道:“先生,你快来看看,药煎得了没。”
书生大声回道:“还得再煎会儿。”
小丫头闷闷哦一声,看了看站着的青衫女子,起身搬来一根小板凳,放在自己旁边。青衫女子也没与她客气,顺从坐下,而后从泥炉里抽出两根柴火,减小火势。
小丫头转头看着她,问道:“你会煎药?”
她笑容含蓄,“会一点儿,我烤东西比较拿手。”
小丫头眨了眨眼睛,没有接下话去,转过头望向泥炉,但余光看见青衫女子一直在看着她,那眼神有温柔,有欢喜,有不舍,还有她不懂的悲戚。她尚年幼,还没读太多书,所以不知道有个词叫做失而复得。
小丫头被看的有些不自在,于是接着方才的话头问道:“你会烤什么?”
青衫女子想了想,道:“我最会烤鱼,以前有个人最喜欢吃我烤的鱼,你想不想吃?”
小丫头瞟了眼灶房,小声道:“我想吃,但是别叫先生听见了,他说读书人不吃嗟来之食,可他自己厨艺又差,他不吃,也不许我吃。”
青衫女子会心一笑,“好,那以后我偷偷做给你吃。”
小丫头抿着嘴,笑的很含蓄,对这个愿意跟她一起“干坏事”的女子好感倍增。
见小丫头有了闲聊的兴致,青衫女子趁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双干净清澈的眼眸里没有一丝哀伤,小丫头只是微微摇头,没有立即回答,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青衫女子怔了一下,轻声道:“我叫李长安。”
小丫头拖着腮,一脸认真道:“先生说中原帝都有座很大很大的城池,住了近百万人,就叫长安城,你名字里的长安是这个长安吗?”
李长安嗓音越发轻柔,似是带着几分哽咽,“对,就是这个长安。”
满脸稚嫩的小丫头忽然转过头,认真的看着她,眼神有着与年纪极其不相符的温柔,她出小手摸了摸李长安的眉眼,笑容灿烂:“很早以前先生就说,会有一个名字叫长安的人来带我走,原来那个人就是你啊。”
李长安用力眨了眨眼,发不出声来,只得默然低下了头。
小丫头不是很懂,她手背上带着温热的水为何越擦越多。
年轻书生脸上带着几抹碳灰出来时,药也煎得了,他依旧言语不多,只招呼院里的一大一小进里屋吃饭。
最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