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早小说>历史军事>仗剑行> 第38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4章(1 / 2)

第384章

傍晚时分,李长安早早沐浴换了身干净衣衫,草草吃过晚饭便拎了壶酒倚在窗边看街景。她等的人,是个潜伏在京城,后来被王府策反的两面谍子。自幼在天子脚下长大的李相宜在这方面的手段堪称炉火纯青,加上真正掌权京城谍报机构的李惟庸忽然暴毙,之后交接给姜松柏期间免不得出些细小差错,就给了李相宜可趁之机。前后算起来有五六个谍子被成功策反,但有命活下来的漏网之鱼十不存一,这个据说名叫铁面的谍子,便是其中之一。

北雍对于京城的渗透不如朝廷那般肆无忌惮,李惟庸在世时整个长安城可谓固若金汤,便是有李元绛这般能人在背后出谋划策的将军府也不敢染指过多,直到上小楼暗地倒戈局面才勉强有了些转变,可如今有姜松柏接过衣钵亲力亲为,那些原本安插在京城各处的暗庄谍子又变得束手束脚,稍一不留神就被毫不留情的连根拔起,以至于李长安离开京城后就两眼一抹黑,全然不知朝廷动向。此番,李相宜算是头功一件,李长安想着待眼前事了,回了北雍便给那二人风风光光办一场喜宴,花多少银子都不在乎,就权当犒赏功臣。

楼底下行人各异,李长安的目光始终落在体魄或健硕或魁梧的男子身上,眼瞅着余晖落尽,进门住店的人却寥寥无几。方才倒是有个外貌符合的青年男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帽帷遮面的佩剑女侠,但店里伙计上前招呼时,李长安才发觉这两人根本不是一路的,便更加留心那男子。可在房内等了半晌,也不见有人来敲门。

喝完一壶酒,李长安没耐心继续瞎猜,于是爬上床守株待兔。传口信的人说是今夜面见,但具体什么时辰来没说。反正她只会在威武城留宿一夜,过了今夜若见不到人,那就只能说明这颗本就不牢靠的棋子变色了。至于之后如何处置,就用不着她管了,自有潜伏在城内的王府谍子去善后。

夜幕悄然降临,窗外仍不时有行人喧闹,时辰尚早,李长安翻了个身就听门外有人敲门,一缓两急三从容,是该来之人。

她起身点灯,打开房门,外头站着的人头戴帽帷,腰间悬剑。

出乎意料啊。

李长安诧异了一瞬,将人请进门。

来人摘下帽帷,恭恭敬敬施了个万福,“属下铁面,参见王爷。”

女子容貌清丽可人,体态婀娜多姿,年纪至多在二十五上下,怎么看都跟“铁面”两个字搭不上关系。

李长安看的一阵牙疼,不由道:“谁给你取的倒霉代号,存心让人误会啊。”

女子擡起头,不失礼数的打量了李长安一眼,掩嘴轻笑道:“王爷也不似传闻中那般英气俊朗呀。”

李长安微微瞪眼,女子赶忙垂头低眉。

胆大心细,难怪能在姜松柏的眼皮子底下游刃有余,是块天生做谍子的好料子。

各自表里不一的两人没多废话,李长安坐着,女子恭敬站着,将长安城如今现状一一呈报。

“陛下守孝期间,陈玄策携大祭酒季叔桓回朝,三日后颁诏其任首辅之职,主掌北境三州漕运诸事。此间兵部尚书赵长庚三番五次上书致仕,陛下三思后恩准明年开春送其卸甲归乡,尚书之位由白起白将军担任,陈玄策则官复原职。原御史中丞张怀慎升任中书令,都察院主掌之位则落到了一个叫徐士行的年轻官吏头上,此人来历清白,暂时未曾查出不妥之处,不过私下里据说与陛下身边的几个批朱儒林郎交情匪浅,尤其是宋寅恪与内舍人程青衣。”

说到此处,女子难掩笑意,“王爷离京后,荀阁老被气的不轻,弹劾王爷中就属这位老先生最勤快,但陛下迟迟不给说法,属下离开京城前荀阁老仍卧床不起,据说只要听见长安二字便吐血三升。”

李长安勾起嘴角,玩味道:“看来这老头儿气血十足啊,想当年跟我姐隔空对骂的那伙人里就有这老家伙,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这般生龙活虎。不过老头儿要是气死了,几百年耕读传家的荀氏可就大祸临头了。”

女子莞尔一笑,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道:“谁说不是,眼下荀家正忙着给老先生寻续命的灵丹妙药,陛下就封了卢家斗酒一个文华殿大学士,不仅如此,连带其下门生程青衣也沾了光,以女子身份入了翰林院女学士。”

李长安沉吟片刻,转了话锋,问道:“如今朝堂格局如何?”

女子稍作思量,正色道:“回禀王爷,昔日旧庐党羽悉数投入中书令张怀慎门下,新庐原先党羽有小股人数倒戈阵地,兵部起先因陈玄策离京乱成一盘散沙,如今陛下诏白起回京,想来多数人更愿意为这位鞍前马后,至于萧权背后的春秋遗臣倒是格外安分守己。”

李长安冷笑一声:“旧庐改头换面成张庐,这是要替皇帝跟那位新上任的首辅大人对着干啊,明面上赐给卢八象一个光宗耀祖的虚名,实际出了事只能坐冷板凳干瞪眼。这种阴损的缺德主意是谁出的?以姜松柏的心计还算不到这般长远,该不会是李惟庸那个死老头儿留下的后手吧?他就不怕下了九泉碰上闻溪道,连鬼都做不成?”

女子听的忍俊不禁,这些旁人提及都要小心翼翼的朝廷重臣,在李长安嘴里好似成了一群打架斗殴的市井无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最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