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山路
二人住在衙门也有好处,每日沈之洲放学了,若是恰逢孙淑一得空,便会前往拜访。聊京城,聊古籍,也聊从京城到泞阳县的艰难险阻。
据孙淑一所说,沈之洲文采完全不在她之下,只是年纪略小,文章作得不够有深度。在某种层面上,和宋清的判断相差无二。
于是夫夫二人商量过后,便找到杨夫子,将心中成算一一告知。得到杨夫子的许可,宋清去哪个村镇都会带上沈之洲。
或许严格意义上来说,沈之洲幼年丧母、青少年丧父,遭受继母磋磨,但他的成长经历是很纯粹的。
自幼得到沈父教育,还有娘舅家可以依靠,沈氏虽然刻薄,倒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之人。而他一心沉迷书本,很少关注外界,対人性、人心的思考难免显得浅薄。
这也是他文章内涵不够深刻的主要原因。
并不是说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有思想深度、思维广度;而是只有见过、见多了苦难,才能体会到文人因那一颗悲悯之心而产生的切肤之痛。
宋清相信沈之洲走得到殿试那一步,自然更要多替他想想。
今上虽没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旁人却能从一条条为国为民的律法之中,窥见其爱护苍生的胸怀。
若想得今上青眼相看,要么有经国安民之才,要么有悲天悯人之心。二者皆有,且身体力行做出成果,封侯拜相之日近在咫尺。
他倒不是一定要让沈之洲入朝为官,只想着他能尽情地展露学识便满足了——対一个仅仅因为有书可读就泪如泉涌的人来说,所求不外如是。
言归正传,夫夫二人端午过后没几日,便向杨夫子说明情况,现在已经带着七八个衙役去往石岩镇。
矩州地界山路都不好走,而石岩镇的山路堪称其中之最。
远远望去,走在陡峭山路上的几人像是一只只蚂蚁,缓缓移动着渺小的身躯。
这条小路蜿蜒在一座石山的半山腰,说是小路,走两步便有一块大石袒露出来,确切来说是一条岩石路。
小道两旁都是岩石,小的也有膝盖高,大的甚至有一人多高,很是逼仄。有些石头是活动的,人走上去一不注意就会滑倒。
小路一直延伸到峡谷低地,横过峡谷还有一座山也是同样的小路,翻过那座大山就是石岩镇。
往日基本上从没有外人去石岩镇,只有到了每年上税、登记土地的时候,才有零星几个官差前往。反正石岩镇历来交不齐赋税,有人去走个过场就是了。
“宋哥脚下小心,这是块活石头。”黄正义一马当先走在前面,时不时出声提醒后面几人。
黄正义是快班新招的衙役,因为性子直、嘴里藏不住话,被班头打发到宋清这里来了,不然让他去巡街催租的话,说不定一天就能得罪一条街的人。两人是一个村的,想来都是知根知底的。
“行!”宋清两手扶住两边的岩石,长腿一使劲,翻上身前大腿高的石头,然后再转身去牵沈之洲。
沈之洲抓紧宋清的手,小心翼翼借力上去,再次感慨道:“这路真险!”
靠近峡谷的有些地方,路边石头矮,还能看到底下大块大块的岩石。有时候不小心碰到一个小石头,小石头滚到底都要好一会儿。
让沈之洲跟上黄正义,宋清回身给后面几个衙役搭把手。
前面几个都没什么事,最后一个衙役搭手上来后,凑在宋清耳边小声问:“宋哥要不咱歇会儿?我去方便方便!”
在山脚下的时候他就来感觉了,可没找到凑近宋哥的机会,随行的还有宋哥他夫郎,他总不能在后面扯着嗓子喊众人等等他吧?
要是自己在后面跑去方便,这到处都是石头,连个人户都见不着,他可不敢。要是被鬼抓去了咋整?
到这会儿他是实在憋不住了。
“行,去吧,别走远了。”宋清叮嘱一句,招呼前面众人坐下来休息休息。
宋清坐到沈之洲身旁,把腰上的竹筒递过去,顺便捏捏人手心的软肉,“累不累?”
喝了一口蜂蜜水,沈之洲舒服地喟叹一声,这才回道:“还好吧,就是腿有些使不上力。”
他以前也不是没赶过路,只是都没有今日这般提心吊胆的,一坐下来才发现腿软得不行了。
不止是他,另外几个衙役也凑在一起,边喝水边感叹路难走,也不知道那石岩镇人怎么走得的。
为了不让沈之洲不好意思,宋清用身子挡着另外几人的视线,把沈之洲的腿放在自己腿上,手下力道适中地按摩着小腿肚子。
“别按了,坐下歇歇。”沈之洲收回腿,笑眯眯拍拍身旁的岩石。
见状宋清也就坐过去了。等晚上回去了,得去医馆配点药,给沈之洲泡泡脚。
这地方叫秃鹰口,地如其名,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盘旋着几只秃鹫,仿佛蓄势待发的猎人,随时会扑向地面的腐肉。
最早小说